在中国加入WTO十七年以来,中国经济全球化的种种存在的迹象越来越清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全球化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为一客户估算来年的收入和利润情况,我们遭遇到了“人民币升值对客户明年利润的影响程度”这一课题。要查找中国汇率走势及预测,还要搜索人民币汇率对原材料生产和进出口的影响。
而我们在为另一客户做战略时,也遇到了产品全球贸易和人民币汇率风险问题。不仅要关注产品本身的国际贸易情况,而且还要考察产品原料及其替代产品的全球贸易情况,了解跨国公司在国内投资运营情况等。
我们的客户已经不是单纯的面向国内生产、制造及销售企业了,全球化变化在这些有外向型业务的企业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全球化的意义并不局限于此,对于 没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全球化的影响也无法摆脱:远在欧洲的伦敦金属期货交易市场的期货价格变化,直接影响了我国贵州省铜矿的生产,虽然当地人未必都知道 伦敦,甚至不知道什么是金属期货交易;同样的,即便企业在从原料到生产到销售都在国内足不出户,然而由于国内市场上存在进口的同类产品或者原料,或者在国 际市场上有同类产品进行比价的缘故,同样会受到全球化的不同程度的影响。
同时,中国经济已经呈现全球化,融入到世界经济当中并饰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06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到了创记录的1.76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 易国。以中国商品进出口总值和国家GDP之比测算的名义外贸依存度,1980年仅为12.6%,2005年已经迅速攀高到80%。而根据WTO和IMF的 数据测算,大约同期的全球外贸依存度1990年为38.7%,2003年接近43%,世界银行预计到2015年全球外贸依存度可能升至60%以上。因此可 见受WTO影响,中国对外经济的发展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资本的国际性流动也充分说明了中国经济的全球化。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吸收了大量的国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约5000多亿美元。作为当前跨国直接投资最主要的投资形式的跨国并购也随着世界经济自由化的发展和中国资本市场政策逐渐 明朗环境日趋变好而迅速发展起来。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统计,2002年,中国跨国并购出售额为22.5亿美元,占当年中国FDI总额的 5.5%;2003年以来有较大增长,2004年和2005年所占比例分别增长到11.16%和13.68%,达到67.7亿美元和82.5亿美元。当中 国向世界打开了大门的同时,世界也向中国打开大门:截止2004年全球最大的500家跨过公司中,已有近450家在华投资,部分公司设立了地区总部。《报 告》同时显示,到2004年,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为449亿美元,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200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55亿美元,比上年 增长了93%。当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和领域仍正不断扩大,已被列为世界上主要的直接投资来源国之一。这种双向流动加速了中国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对管理咨询业来说,无疑地,中国经济的全球化过程中蕴含了巨大的商机:国外投资中国需要咨询;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经营需要咨询;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需要咨 询;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也需要咨询。与此同时,政府的各项国家发展及经济政策的落实也离不开咨询业的推动和参与,如2006年11月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中,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力争到2010年使中非贸易达到1000亿美元,比2005年的397亿美元增长2.5倍。这些众多的领域是可供管理咨询业飞速发展 的巨大市场。
从现实看,除了麦肯锡、波士顿咨询、罗兰·贝格咨询等著名的跨国性咨询公司外,本土的咨询企业更专注于国内市场而明显的对经济全球化没有做好准备。这是因为:
一是因为国内咨询市场也才刚完成了培育阶段,开始进入蓬勃发展的成长阶段;
二是国内管理咨询人才滞后于市场发展的需要。国外同行管理咨询人员以MBA为主,而我国从1991年才开始办MBA教育。始初只有9所大学,仅招生百余人;截至2003年,有MBA培养院校87所,累计招生超过8.2万人;
最后,中国管理咨询业在过去的20多年成长历程中,主要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展咨询活动,真正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进行竞争的咨询活动并不多;大多数咨询机构 还处在“脱钩转轨”中而未完成转型,真正走向市场自身实力不足。正当中国本土咨询业羽翼未丰,入世后国外同行的进入使得本土咨询业面临着巨大冲击与挑战。 好在中国市场的巨大,到目前为止本土管理咨询机构耕耘于国内市场也可以与国外同行相安无事、和平共处,自得其乐。
然而,未来中国管理咨询业将随着咨询市场的不断发展成熟,必然从当前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代”进入“春秋战国、群雄争霸时代”,最终将演化为“九九归 一、寡头竞争时代”。在这场中国管理咨询业的“进化史”中,谁被无情劣汰?谁能侥幸胜出?谁是最后的英雄?抓住先机、实力相配是成为胜出者的必备条件。也 因此,面对中国经济全球化的环境变化和需求,那些尚未觉醒、知难而退、掩耳盗铃的管理咨询机构的未来处境是危险的;而已经知觉变化、勇于迎接挑战、有百年 大计的管理咨询机构应该从当下开始着手准备或接受全球化的挑战。
那么,中国管理咨询业如何应对这场全球化的挑战?
全球化无论对国家还是对企业对个人而言都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即便强大如美国也没有办法控制它的发展,因此,它是对全人类社会一个历史性的巨大挑战,机 遇与风险俱在。所以,著名的麦肯锡公司在公司国际化的问题上非常慎重小心。从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马文·鲍尔(现代管理咨询之父)在1953年提出麦肯锡应该 成为一个国际性公司到1959年在伦敦开设第一家欧洲分公司,期间经历了六年的时间。当时也是企业界全球扩张的趋势涌动,客户的需求推动的背景环境下,麦 肯锡公司做出了其历史上关键性的决策。之所以从构思到决策的过程如此漫长,主要原因是在等待内部条件的成熟。马文后来认为麦肯锡欧洲模式的成功是内部合伙 人之间漫长争论的结果:“事实上,如果不是几乎所有人都倾向于进军海外,我们就不可能取得成功……从这些争论中我们获得了很多有益的东西。”
因此,尚年轻的中国管理咨询业或可借鉴麦肯锡的经验,在同样的外部环境变化产生了需求而整体内部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以审慎的态度对待全球化的未来。然 而,现时的情形与当年又不尽相同,留给中国管理咨询业做好全球化准备的时间不会太长,领先企业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全球化的准备工作甚至着手进行全 球化:
首先“兵马未行、粮草先动”,咨询企业要逐步树立全球化思维。构建自身和具体项目与世界的互联互动关系。只有在这种高屋建瓴下,才能够真正认清自身的责任 和位置,从而才能帮助客户认清其位置、作用。全球化的意识要求我们跳出客户、地方、行业甚至国家的范畴,从全球生态链和产业链上去逐层考虑国家、地方、行 业及客户的位置和发展。
其次,为全球化逐步做好人才和知识储备。不仅仅是经济管理知识方面的积累和更新,更多的是全球多民族的文化、法律、制度等储备。相信很多咨询顾问经过一段 时间的准备对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与文化能很快熟悉,然而要去了解世界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绝大多数人对资本主义的这个概念的了解来源于马克思政治经济 学,但它的真实情况如何?资本主义与基督教有什么关系?菊花和刀对日本人意味什么?除了非洲的沙漠、狮子和战乱,我们还了解非洲什么?这些问题鲜有人能回 答周全。学贯中西的人才向来稀缺,所以咨询企业必须注重这方面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储备。
最后,跟随国家的发展和客户的需要而全球化。对于咨询业与国家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咨询业类似于国家政策的传播者,而客户则是政策的执行者。在为客户服务 中,咨询企业需要在了解和掌握国家的发展战略、行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法规政策等条件下,帮助客户根据自身情况以特定方式纳入到国家和社会发展轨道中,排除阻 力,顺势而动,借力发展。因此,当中国正在从一个关注国内问题的国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利益和世界眼光的成熟社会时候,这一根本性变化必然要求全球 化的管理咨询业来帮助实现国家战略的对外延伸和落实。如开篇提到的,人们对全球化的认识随时间而逐步清晰和深入,客户也在知觉不知觉中学习全球化思维,而 为了给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管理咨询业也必须做全球化思考并了解外面的世界,并在全球化方面为客户提供积极的帮助。
中国管理咨询业的全球化前景已经隐约可见,领先的管理咨询企业肩负国家、社会责任应该率先做好准备,通过帮助和推动客户融入全球化经济,获得自身的发展壮 大。同时,其他的有先见之明的管理咨询企业若能抢先竞争对手抓住了全球化的机遇,或许成为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契机。